我國領導人9~11月五次重要發言中,關于發展發展新能源的相關內容摘錄(采用時間倒序)。
11月22日,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“守護地球”主題邊會
第一,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。二十國集團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,在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指導下,推動應對氣候變化《巴黎協定》全面有效實施。不久前,我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,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,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。中國言出必行,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。
第二,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。中方贊賞沙特提出碳循環經濟理念,支持后疫情時代能源低碳轉型,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目標。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,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。根據“十四五”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,中國將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,加快新能源、綠色環保等產業發展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
10月31日,習近平主席文章《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》
全面加大科技創新和進口替代力度,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,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。一是要拉長長板,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,鍛造一些“殺手锏”技術,持續增強高鐵、電力裝備、新能源、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,提升產業質量,拉緊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系,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。
9月22日,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
第三,這場疫情啟示我們,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,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。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,沿著只講索取不講投入、只講發展不講保護、只講利用不講修復的老路走下去。應對氣候變化《巴黎協定》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,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,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。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。各國要樹立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,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,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“綠色復蘇”,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。
9月14日,習近平主席同德國歐盟領導人共同舉行會晤
9月11日,習近平主席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
能源資源方面,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0%以上,油氣勘探開發、新能源技術發展不足;